你的声音,校长在听!“校长面对面”架起校园治理连心桥
本网讯 当网络呼声照进会场,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?3月12日下午,校党委副书记、校长魏江与16名学生代表面对面座谈、零距离交流,围绕学生近期关心关注的焦点与重点问题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。这场线下联动的对话,既是对校园民主治理的诠释,更是“把学生呼声当作第一信号”的实践。校党委副书记徐晓东、副校长董进才,党校办、宣传部、学生处、教务处、安全保卫部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。
“槽点”变“支点”:校园治理的青春方案
“是否可以通过更加合理、科学和有效的方式来改善校园交通问题?”“希望可以改变西门人行横道和非机动车道的设置问题”“建议用增强‘羞耻感’方式督促同学们遵守交通规则”“是否能增加校园路面充电桩的数量?”“是否可以用柔性的管理方式取代强制手段管理校园安全问题?”“建议进一步优化教学培养方案”“是否可以优化课堂电子产品的使用?”与会学生代表们踊跃发言,围绕着校园交通、课堂纪律、课程设置、学业规划、宿舍环境等方面畅所欲言,积极表达自己与身边同学的心声,反馈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,分享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,提出了许多有想法的“金点子”。
来自23金融2班季心芸同学表示,目前西门机动车与行人的道路划分不够合理,导致道路交通拥堵,交通事故和擦伤情况有所增加。建议机动车走中间,行人走两边。23金融1班刘丞涛同学表示,保安人员没有执法权,依靠法制化管理学生不合理。建议缓步推行政策,寻找到相对平衡点;增加学生的犯错成本以及羞耻感,例如给超速行驶的学生拍照。 22数据2班樊恺楠同学表示,现行制度是偏于强制的,极易引发学生的抵触心理,需要做的是加以引导。建议安保人员不要仅在校门口驻足,在花坛转盘等地也应相应做好疏散工作。23中英金融1班严钰淇同学表示,学生电动车需求加大,校内充电桩锐减,建议在校内增设充电桩。
安全保卫部负责人进行了现场回应:校园交通安全是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,事关每个人。电动自行车骑行时必须佩戴头盔、不能带人等是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。多起校园交通事故或多或少都与此有关。本着生命至上原则,我们会持续落实好该项工作,当然谋划需要更全面,考虑需要更周到,实施需要更科学,眼光需要更长远。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,共同把校园交通安全维护好、落实好。
校领导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针对问题和意见给予了逐一回应,并现场答疑解惑。
“只要是为学校、为孩子们好的初衷,所有建议我们全盘接受!”魏江斩钉截铁的话语激起满场掌声。
“回声墙”永在线:让每份期待都有回响
“你们的每个建议、每封信、每个愿望我们都接受,因为我们是一家人,家人之间什么话都可以说!”魏江开篇的温情告白瞬间消弭了会场的拘谨。
21应统1班王霞同学表示,“三风”建设管理过程中,到课率和抬头率的提高并不等同于知识的真正掌握,课堂管理的要求也不应只面向学生。建议教师们上课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,提升课程的吸引力。 22环境1班胡晋玮同学表示,要多一些真正的科创,现在的不少比赛都是在拼家里的资源、家里的专利,很多时候都是在表演一场比赛而已。23公管3班袁晗喆同学表示,学生抬头率的真正提升,实际上应该是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,建议从学生角度出发,增强学生对于学业、个人发展的规划。22财务3班李嘉慧同学表示,目前主要问题在于师生群体存在信息差,学校出台的政策、措施应当尽可能广泛告知给学生,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,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和权利,而非强制性“按头”。22经济创新班虞乔越同学表示,充分感受到了学校发展的决心,建议通过思想建设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,搭建师生之间的沟通平台,增强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规划指导。目前上课课程的时间安排较长,容易影响学生听课的心情和效率,建议进行优化。23数智财政班虞易同学表示,“三风”建设的量化指标存在一定问题,部分举措不是很合理,例如禁止使用电子设备等。建议取消教学“红黑榜”,因为上黑榜的老师不一定是不好的老师,这样会挫伤老师的积极性,使老师上课诚惶诚恐。23文学1班赖依蔓表示,当前师生的共同期望应该是构建自由、有温度的课堂,目前“三风”建设的矛盾点在于存在“一刀切”的情况而导致“大学高中化”,建议循序渐进进行改革,还给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权利。 22数据2班樊恺楠同学表示,回想起初入大学时的迷茫,以及师生间存在的信息差问题,建议高年级学生主动传授经验和心得给低年级学弟学妹,建议学校通过通知、公告等形式收集相应信息并及时反馈给学生。 22英语1班欧聪聪同学表示,当前“三风”建设方案的实施,并未能充分考虑到教师身体状况、教材的选择,建议不要“一刀切”,不要强制管理;由于大三、大四同学面临实习就业问题,建议对门禁时间实行弹性管理;桃李苑门口保安强制驱赶学生的情况存在,建议实行换班机制,改变管理模式。22人工智能1班柯诺祈同学表示,作为大三学生,建议针对今年暑期留宿的问题进行调研,充分考虑学生需求。学院培养教材过于陈旧,教师授课内容对于学生提升实际专业技能的帮助不大,前端中端后端课程不连贯,要与时代接轨,帮助学生将学与用充分结合。 22法学2班叶优优同学表示,现在课间休息只有5分钟,时间有点短。特别是第三第四节课中间,来回换教室时间不够,建议适当延长课间时间。22信息2班江宏娣同学表示,建议开放桃李侧门,便于学生进出;热水供应时间建议延长至11点;课程设置跨度较大,很多同学反馈听不懂,建议课程设置时实行进阶制,循序渐进增加难度。
针对有的学生反映“课程质量”“课堂互动”“课堂管理”等教学问题,魏江表示,学校始终把培育积极向上的教风、学风、作风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工程。“你们的声音,是学校最珍贵的办学资源。”“我们将选拔学生作为校长特聘助理,积极参与校园治理。”
魏江强调,一所大学最强大的生命力是文化和价值观,一流大学建设绝不能向歪风投降,不能向躺平、摆烂投降。第一,要坚守财大学生的培养目标,持续狠抓“三风”建设,积极打造MAQ型“浙财金生”,培养同学们学会学习和做人,成为一个令人尊重的人。第二,要把学生作为学校发展的共同体,尊重学生的多样性、尊重学生的选择,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,共同促进学校建设发展。第三,要坚持教风引领学风,切实提高师德师风,狠抓“铁三角”项目,老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、充满责任,对社会充满情怀,形成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,改善整体作风。第四,要完善校园沟通体系,运用平台思维、开放思维、互联网思维,搭建学生有效参与校园治理的数字化平台。他要求相关职能部门,针对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深入研究,分门别类地加以解决。他希望青年学生要积极传递正能量,切实增强对国家、社会和学校的责任感。
“感觉各位老师就像大家长一样倾听学生的问题,政策在上传下达的过程中存在信息偏差,通过此次座谈,我才发现仅仅是校园安全问题就涉及方方面面,是一个复杂的问题。我相信每个浙财学子听到这些话都能理解并支持学校的改革!”“轻松愉快的讨论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校长耐心聆听与详细记录,体现了对同学们意见的尊重。他积极鼓励大家畅所欲言,真实表达,使得整个会场充满了和谐与活力。”一番深入的交谈,流淌着真挚的情感。
这场没有脚本的对话,让在场学子真切触摸到“学生即主人”的治校温度。这场春天的约定,不仅消融了学校与同学们之间的时空阻隔,更架起了双向奔赴的连心桥。夜幕降临,那些关于宿舍条件升级、交通方案优化、教育教学改革的承诺,已然化作点点星火,照亮浙财大立德树人的新征途。
(记者:赵蕾、谢琳 摄影:胡丹妮、叶华智 编辑:赵蕾)
上一篇: 我校共同发起成立浙江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联盟
下一篇: 我校“经济学与商学”学科领域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%